首页 > 常识 >

西周灭亡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时间: 2023-04-09 19:40:14

犬戎之乱后“二王并立”:废太子姬宜臼即周平王,东迁开创了东周;周幽王庶弟姬余臣即周携王,坚守关中,试图重整乾坤。

历史上习惯把“周幽王之死”视为西周灭亡的标志性事件,实际上这并不严谨,因为此时的西周并不是真的穷途末路。史载“(犬戎)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也就是说犬戎抢掠一番之后就离开了,而没有久居镐京的打算,周王室并非没有重整旗鼓的可能。

姬余臣正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虢公的支持下继位,算得上是周幽王的真正继承者,原因有三:

  1. 姬宜臼的太子地位早已经被废,而且伙同申侯,勾结犬戎谋反,从根本上丧失了继位的合法性;
  2. 虢公曾是周宣王和周幽王最为倚重和亲近的大臣,他拥立姬余臣,更能体现先王意志;
  3. 姬余臣坚守关中,继续和西戎对抗,而这正是真正的周天子应该做,而且一直在做的事情。

事实上,如果姬余臣真的重新安定了关中,周王室权威将会再次重塑,“犬戎之乱”就会成为类似于“国人暴动”一样的波折,而不是西周灭亡的标志,而姬余臣也将开创“携王中兴”,比肩其父周宣王。不幸的是,姬宜臼作为废太子,卷入了天子之争,而这场叔侄之间的“权力游戏”,彻底把西周拉入了深渊。

犬戎之乱后,废太子姬宜臼在其外公申侯的支持下继位成天子,然后积极拉拢诸侯支持。但是作为叛逆者,要获得诸侯的支持并不容易,必须拿真金白银去换。姬宜臼接下来的行动,可以看出这时他更像是在抢王位,而不是真心把自己当天子:

  1. 为了获得支持,他毫不介意向诸侯许诺好处,就好像天下不是自己的;
  2. 面对关中的混乱,他并没有试图安定下来,而是选择避让,东迁到洛阳;
  3. 东迁后,他把秦国列为诸侯,并把关中许诺出去,虽然是空头支票,但也足以表明他没把关中当自己的财产。

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姬宜臼成功盖过姬余臣,获得了更多、更有实力的诸侯支持。但是他也把西周赖以强大的根基拱手让人了。随着关中被分封出去,周王室失去了维持权威的兵源、财源和地利,不再拥有凌驾于诸侯之上的实力。

秦、晋等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关中和山西大肆征伐,获得的土地据为己有。姬余臣平定关中、复兴西周的梦想从此彻底沦为泡影,西周仅剩一息尚存。21年后,晋文侯出手攻杀周携王,结束了并立时代,掐断了西周的最后一口气。周携王被杀后,周王室的势力被彻底赶出关中。没有关中做后盾的东周,实力沦落为二三流诸侯国的水平,从此日渐衰退,直至灭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犬戎之乱后的危局并没有让西周穷途末路,姬宜臼在和姬余臣的王权斗争中为了拉拢诸侯大肆封赏,才真正葬送了姬余臣重整乾坤的机会。实际上,同样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还将不断重演,很多政权的失败都是因为内讧不止造成的,如秦二世残害皇族和大臣导致秦国内部离心离德;西汉末年,更始政权矛盾重重,让刘秀后来居上;西晋八王之乱,断送了汉人的半壁江山;北朝齐国王室残杀,自断臂膀……

危局未必真末路,力挽狂澜常有时;内讧不息是穷途,自毁根基必见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