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有这些症状,很可能就是过敏了!
那过敏到底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警惕性过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非常容易将外来的物质当成敌人,并进行攻击。人的皮肤、眼睛、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是抵御病毒、细菌等外来有害物质的最前线,所以这些地方的免疫系统最灵敏,也最容易发生过敏:
① 皮肤粘膜:最常见的就是荨麻疹,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皮肤上突然成片出现红色肿块,同时有明显的瘙痒感,也可能表现为红斑、皮肤干燥粗糙、眼结膜红肿、黏膜破损脱落等症状。
② 消化道:比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甚至因为过敏性肠炎,导致肠粘膜损伤、出现便血。
③ 呼吸系统:轻者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睡觉时打呼噜等,重者如哮喘,个别病情严重的可因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宝宝发生过敏的时候,可能在一个或几个部位同时出现反应,比如吃猕猴桃之后,在口唇周围出现了红疹、肿胀,或者喘息、呕吐、腹泻、甚至大便带血、意识不清、全身瘫软等症状,就要高度考虑食物过敏了。
过敏怎么治?首先找到过敏原
有人说,我已经给宝宝忌口了,牛羊鱼肉都不吃,怎么还是过敏?因为宝宝根本就不是对牛羊鱼肉过敏啊!
首先,过敏不一定是食物引起的,导致过敏的物质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这么多过敏原,怎么确定我家宝宝究竟和谁不对付?给大家划个重点:对中国人来说,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分别是尘螨、花粉、蟑螂、灰尘、动物毛发、霉菌;最常见的食物性过敏原是鸡蛋、牛奶、小麦(麦麸)。
具体对哪些东西过敏,还需要家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记录和排除,比如出现症状前吃过什么食物、药或者接触了什么物品,都要列入可疑名单,如果因为同样的东西而再次过敏,就是证据确凿了!必要时可以到医院做皮肤过敏原检查。
过敏原检查,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让宝宝远离“过敏原”?
想对付过敏,找到过敏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避免接触过敏原。
1、食物过敏
对一般宝宝和成人来说,食物过敏还算比较容易搞定,在发现对某种食物过敏后,尽量避免食用。不过1岁以内人工喂养的宝宝比较特殊,因为配方奶是不可替代的食物,如果发生了牛奶过敏,则需要选择特殊配方奶粉来替代普通配方奶粉,根据过敏的轻、重程度选择大豆蛋白配方奶粉、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或者氨基酸配方奶粉。
有的家长问,对牛奶过敏,那喝羊奶粉或者腹泻奶粉行吗?
其实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往往也对存在类似蛋白质的奶,比如羊奶等产生过敏反应,因此羊奶配方奶粉也不适合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而腹泻奶粉(无乳糖配方奶粉)中仍含有牛奶蛋白,所以也不适用。
2、吸入式过敏
① 尘螨普遍存在于枕头、被褥、软垫和家具中,它们的排泄物和死亡后的分解产物都是致敏性很强的过敏原。在我们铺床叠被、打扫房间时,随着尘埃飞扬,宝宝吸入后就会产生过敏反应。
有人生活的地方就难免会有尘螨,所以想彻底隔绝这个过敏原是很困难的,家长只能尽量勤快些:每周大扫除,把沙发、床拉开,用湿拖把拖地,把敞开在外的东西,全部用湿抹布擦一遍。还要经常晾晒和敲打被褥、枕头,让尘螨及粪粒从棉被里掉出来。
另外,因为羽绒很容易滋生螨虫,过敏的人最好别用,尽量选择棉花、丝绵等材料的被褥、枕头。
②对花粉过敏的宝宝,在花粉较多的春、秋季出门要戴好口罩。
合理使用抗过敏药
宝宝一旦出现了过敏的不适症状,比如咳嗽、打喷嚏,皮肤起红包、瘙痒等,自然不能“硬挺”到它们消失,那么该如何缓解宝宝的不适呢?
1、使用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就是俗称的“抗过敏药”,因为一代药物有比较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使用后会出现困倦、嗜睡的副作用,所以建议给宝宝优先选择二代抗组胺药,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具体吃哪种、吃多少,应该根据宝宝的年龄、体重,在医生指导下,或仔细阅读说明书再使用。
2、补充维生素C
生素C在体内能够抑制体内过敏因子——组胺过量生成,并增强抗过敏药的效果,减轻流涕、打喷嚏等过敏症状。所以,宝宝可以适当补充富含考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橙子、山楂、草莓、柠檬等(前提是对它们不过敏哦),或者维生素C补充剂。
3、皮肤瘙痒外涂炉甘石洗剂
炉甘石洗剂是一种粉色的混悬液,主要成份是炉甘石和氧化锌,有收敛、止痒的效果,除了荨麻疹,痱子、湿疹也适用。但要注意,皮肤有破损时可不能用它。
4、避免抓挠
在宝宝皮肤有瘙痒时,一定要看住他的小手,避免抓挠,以免陷入“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的恶性循环,损伤皮肤甚至造成感染。如果宝宝瘙痒难忍,必要时可以咨询医生后,短期、适量地使用含激素的药膏。
要注意的是,虽然含激素药膏的止痒效果立竿见影,但可不能长期滥用,否则引发“激素依赖性皮炎”就得不偿失了。
5、脱敏治疗
尘螨过敏可以尝试进行脱敏治疗,包括舌下含服或者皮下注射,有效率在80%左右。但其他类型的过敏暂时没有有效的脱敏治疗方法。
6、紧急情况
如果宝宝的过敏症状很严重,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应该立即送医院抢救。如果宝宝发生过这种严重哮喘发作,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或肾上腺素及注射器,放在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以备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