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是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可是一到诗人笔下,就显得浪漫飘逸。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都富有神奇想象,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下边引出古代诗歌中的云,我们来作一番赏析。
色彩渲染
毛泽东用“赤橙黄绿青蓝紫”,描绘天边的彩虹。古代诗人笔下的云,同样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彩云”写曙光初灿,表现离别时愉快的心情。杜甫的“峥嵘赤云西”,“赤云”形容红云像山峰,向西飘去。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黄云”渲染悲壮的气氛,挥洒离别的豪迈。
“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用“黑云”写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用白云缭绕,写出山的高耸入云。
“碧云天,黄叶地” 是诗人眼里的云天,“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是诗仙幻想中天的最高处。
情感烘托
“孤云独去闲”,在李白眼里,天空虽有一片白云,却不愿意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愁云惨淡万里凝”,在岑参笔下,雪压冬云,浓重稠密,前程堪忧。“闲云潭影日悠悠”,王勃的“闲云”,与上文“南浦云”衔接,点出时间的漫长,生发物换星移的几多感慨。
“路从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的“寒云”,下笔沉重,给人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居住的环境,从早到晚,天空布满乌云,使人感到愁闷难熬。
时空点染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写风定云清,表现出猎罢归来的踌躇满志。“不觉暮山碧,秋云暗几重”,李白写灰暗秋云,层层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
“野云万里无城郭”,李颀渲染边城的环境,四顾荒野,一片萧条的景象。“溪云初起日沉阁”,许浑凭栏送目,忽见一片云生,暮色顿至,那一轮红日已薄磻溪山,挨近西边的寺阁了。
“楚云沧海思无边”,韦应物的“楚”,指楚地,周代国名,在今湖北一带。
物态描摹
李白用“苍茫云海间”,写天山雪山上云海茫茫的景象。杜甫的“荡胸生层云”,写泰山云起层出不穷,心胸也为之荡漾。
王昌龄用“青海长云暗雪山”,展现广阔的地域画面,这是戍边战士生活的环境。白居易的“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西湖春水初涨,和天上的白云连成一片,故曰“云脚低”。
柳宗元的“岩上无心云相逐”,只见白云仿佛尾随他的渔舟。秦观的“纤云弄巧”“山抹微云”,前写织女,后写流动的云,是画的底色。
李清照的“天接云涛连晓雾”,写渡海乘船,四周海天相接,波涛翻滚。寇准的“暮天寥落冻云低”,冬云而称“冻云”,云之浓重,可想而知,似乎冻结得化不开了。
象征比喻
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用白云随风漂浮,象征友人的行踪不定。杜甫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用浮云飘来飘去,象征世事的风云变幻。
《孔雀东南飞》“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中的“浮云”,比喻来(提亲的人)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连续不断。
韦应物的“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比喻分别时像浮云各自东西。王安石的“总为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用浮云比喻朝廷的保守势力。
而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云”比喻漂浮不定的生活,整句诗是一幅岳飞转战南边戎马生涯的写意画。

白云朵朵

云海茫茫

云蒸霞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