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明朝之东林书院简介

时间: 2024-12-19 08:37:19

一东林书院的起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


二东林书院的兴起

明朝万历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三东林学院与东林党

东林书院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刺朝廷,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时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

同时,也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称他们及同情者为“东林党"


四东林党的局限性

东林党人号称“清流",影响着天下的舆论,但并没有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东林党人代表了当时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强的利益,反对朝廷向工商业收税,并借着崇祯帝清除魏忠贤势力的时机,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贸易税,矿税,盐税,茶计税的税负,使得明末的财政收入来源更加单一。

朝廷的税收来源更加依赖于普通的农民,再加上当时各种天灾不断,造成了大量农民破产,形成大量流民,直接导致了明末的农民大起义。

东林党既是一起历史事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虽然发生在晚明时期,但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