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员是指由法定程序产生,代表人民群众在人民法院参加合议庭审判活动的公民。他们与法官共同审理案件,在审判中负责了解案情、查阅材料、独立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审核裁判文书,并对审判工作进行监督。陪审员制度旨在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确保司法公正,并提高司法公信力。
陪审员的主要职责
1. 参与案件审理,尤其是事实问题复杂、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
2. 在审判长的授权下,参与送达法律文书、收集证据、资料、线索。
3. 对一些简易案件,在当事人提出申请后,可单独进行调解,调解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4. 对人民法院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陪审员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参加审判活动、独立发表意见、获得履职保障等。
义务:忠实履行审判职责、保守审判秘密、注重司法礼仪、维护司法形象。
陪审员制度的重要性
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
使法官的法律专业逻辑与社会大众生活逻辑相结合,让司法更加接地气。
保障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陪审员制度的挑战
法律对陪审员参与审判采用非强制性规定,导致邀请陪审员参加审判的法院越来越少。
陪审员有自己的工作,参与审理困难,导致越来越多的法院不邀请陪审员。
某些陪审员腐败现象出现,以及陪审员参与审判可能降低审判效率,导致法院不愿意邀请陪审员。
陪审员法的出台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人民陪审员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专门法律。
以上信息概述了陪审员的概念、职责、权利与义务,以及陪审员制度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