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假植?
所谓假植,即非正式栽植,或称临时栽植。多用于短期,如春秋季整地,零散地块上的苗木挖掘后不能立即移植或栽植,需整完地后方可确定;
或者次年春季出圃,但任务重,到时土地不够用、人力不足等,秋季假植后直接以此出圃;或者园林绿地的地形整理尚未完成,而苗木已经抵达又不能立即栽植;
再有苗木量过大,工地人力不足,一时难以全部种植,所余苗木不能暴露风吹日晒,都需进行假植,以保证苗木不致过多失水萎蔫及栽植后的成活,这些都需通过假植来保证。

假植可以分为几种,具体操作如下:
1.临时假植
指不超过三天时间,如栽植现场整地未最后完成,或者苗木量大而栽植力不足,有部分苗木不能全部栽完,需次日或隔两天才能再种。
这种情况下为保证苗木不枯萎,可将其假植在荫凉避风处,视苗木量多少、规格大小,离栽植的时间长短来定假植方法。

若半天或是到隔夜的极短时间,可浅挖一道沟,将苗根倒伏在沟中,用挖出的土覆埋住根,然后用土填实踏平即可。
再栽时拔出苗就可栽植。倘若只是半天时间,工地上无处可挖沟用麻袋、蒲蒂片盖上根部喷水湿透也可以。

2.中期假植
主要是苗圃出圃苗从圃地挖掘出来后。不可能短期全部拉走,只能分期出苗,为保证苗木质量不受影响,必须假植。
可在空地挖深约80cm、宽约1~1.5m、长随假植量而定的假植沟,挖好后将苗木根部放入沟中,密集放好后再将原土填回30~50cm(根据根深而定),踩踏严实后再薄撒一层松土。
假植后应注意随时检查,若发现苗梢萎缩时应喷水保湿,在发现苗木芽萌发鳞片开张出现嫩绿或其他幼叶颜色时,就必须立即挖出栽植,否则再不处理就会展叶发枝,而根部水分不足会损坏全部苗木。

3.越冬假植
秋季苗圃掘苗准备明春出圃或调整移植及进行整地,往往时间较长,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往往到时土地封冻,不可能再行栽植。
这种假植的时间,在长江流域约有两个月左右,黄河以南需三个月左右,而华北地区在三个半月到四个月,东北地区则长达四个月以上到五个月。
所以假植是园林苗木越冬的重要问题,必须认真对待,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力、财力和时间、以及资源的重大损失。

由于假植时间长,又要越冬,在北方的冬季土壤要结冻,冬春又多寒风而蒸发量大,长江流域的冬春又常是细雨纷纷地面多积水,所以越冬假植还应防止干旱、积涝和冻害。
首先选择假植地就要求避风、高燥,以降低风速及排水。假植沟在冬春多风地区,应与主风向垂直,迎风面沟壁直立,背风面壁挖成45°左右斜坡;
深度以能将苗木根部完全埋入土中再深15cm左右,宽度以1.5m左右为宜,长度视苗量多少,以能完全埋植为度。

挖沟时挖出的土向四面翻堆匀开,挖好假植沟后,即可起苗,起出的苗按不同规格、种类斜躺在斜面紧密排列,要让根系舒展全部着地。
然后将两边挖出的土拍散后撒下,将根部埋实并略厚15cm左右踩实,再排列第二行,如此将苗全部假植完后浇一遍水,务使水浇透,让土壤与苗根紧密结合无空隙。
在北方冬春寒旱风多的地区,最好再在迎风面架设一道防风障以减低寒风风速,以保暖和保湿,防止苗木冻害及失水造成枯梢。

假植苗木量大,种类较多时,可多挖假植沟,不同种类应分别假植并挂上种名牌或设标志,以之区分,不同规格的苗木,应分别假植,在同一沟内假植时,先埋小苗,后埋大苗。
若有耐寒性差的苗木,数量不多可先埋人,然后再埋耐寒性强的种类。耐寒性差而量大时,可单挖假植沟,适当深些,假植完后可在上面覆盖草帘或塑料薄膜保护。

容器假植苗
越冬假植的时间长,又要经过不同天气变化,难免不产生某些变故,因此还需在雨雪、大风及春季气温回升之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雨后积水不渗就应设法掏尽;
大雪后应除雪,以免融雪后土壤过湿导致根不透气沤烂;大风后土壤干裂透风,应立即浇水保湿,以免根系失水干枯;
春季气温回升快,极易导致苗木在假植中萌发,应设遮荫棚以降温,延迟苗木萌发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