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术在我国有其悠久的历史,形成于公元前二世纪的汉武帝时代,而以前三世纪的秦始皇时代为先驱。它是炼制长生不老之药的方术,从事这种技术的人,起初称为方士,后来又称为道士或丹家。《史记》和《汉书·方技列传》中曾列举了一些方士的姓名,如少翁、栾大、宽舒、公孙卿、李少君等,这些都是见于记载的人物,而不见于记载者为数当然不少,其中之一就是魏伯阳,他的事迹无可考,所著《周易参同契》,其中有汞和锡制炼方法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炼丹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制药化学记载。
在两晋南北朝200多年中,是炼丹风气盛行的时代,最著名的炼丹家,应数葛洪和陶弘景,葛洪曾做过很多化学实践。他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可见硫化汞制水银,在公元二世纪就有了详细的记录。他还做过升华试验,所得的“赤乳”即是升华的结晶体。他又观察到铜盐的取代作用,对制外表像黄金和白银的几种合金,在“金丹”篇里有详细的记载。陶弘景也善于炼丹,《梁书》本传说他在大通中(527-528)为武帝制造“善胜”、“成胜”二丹,并为佳宝。他的著述颇多,关于物质性能及其变化的现象,叙述也很清楚,如在“消石(硝酸钾)条”下,陶弘景说:“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这简直是近代分析化学所用以鉴别钾盐的火焰实验法,在当时是用此鉴别消石与芒硝,为炼丹所需要。隋、唐以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炼丹术进一步兴盛,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炼丹家,如孙思邈、孟诜、陈少微、张果等人,他们在炼丹上作出了很多贡献。
遗憾的是,求长生不老之药为目的的炼丹术,炼出来的丹药,不但不能使人服了成仙,反而促使人们中剧毒而死。早在西汉,诗人就有“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之叹物。晋贾后饮金屑酒而死的。北魏道武帝以服五石散,精神失常而死②。唐代太宗、宪宗、穆宗、武宗、宣宗,以及臣下如杜伏威、李道古、李抱真都因服丹药中毒致死。太学博士李千受方士柳贲药,服之下血死,又归登、李虚中、孟简等七人俱以服食丹药而毙。五代时,梁太祖服方山道人庞九经所进金丹“眉发立堕,头背生痈,及至弥留,为颖王所弑”。南唐列祖服金石药,患疽致死。其他因服食丹药而丧命者,屡见于史籍记载。到了唐代末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宋代尚有烧炼金丹的,到元、明时代,金丹术便渐趋衰微了。
丹家有外丹、内丹之分,外丹以服食丹药为主,内丹以运气为主,或称导引,现在称为气功治疗。魏伯阳、葛洪、陶弘景都是内外兼修的,至隋代苏元朗始谓吐纳、辟谷、房中术等方法为内丹,而以烧炼药物为外丹,于是有内丹、外丹之分。外丹主要是汞、铅、砷(雄雌黄是砷的硫化物)的化合物,它们中间可溶解的,都是具有强烈毒性的物质。因此不可避免地要中毒,由于中毒事件不断发生,使服食者不敢再尝试,炼制者也得到了经验教训,以致外丹渐为世人所遗弃。但是炼丹家在长期的制炼过程中,对于物质性能及其变化,还是多所接触的,因而在化学方面,却能作出了一些贡献,如水银的来源和性质,汞剂的形成,红色硫化汞的形成,铅的化学变化,铁与铜盐进行金属置换作用等物质变化的认识,都是非常科学的。就炼丹术来说,外丹最后总归失败,而作为内丹组成部分之一的吐纳术,以及与服食相关的医药学中之本草学(作为制备药物的炼丹术)则仍在继续发展下去。
炼丹术与一般药物学是有区别的,它的特点,侧重于金石之药。一般的药物学,包括来自草木禽兽的药品,由于其中草木之药占绝大部分,故称之为“本草”。历来都以《神农本草经》为经典著作,书中不老延年之药,列为上品。炼丹家所用之药物,如丹砂、云母、矾石、滑石、硝石、曾青(以上属上品),雄黄、雌黄、石硫黄、水银、石膏、石胆(以上属中品),铁粉、铅粉、粉锡、矾石(以上属下品)等,都在其内。这些事实,就充分地说明了本草学与炼丹术在发展的初期,便是有密切联系的。唐《新修本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完善的药典,书中提到(1)银膏制法(即是银锡的汞剂),(2)银箔烧制银粉,(3)硇矽可为焊药(焊接金属),(4)铜绿制法等。宋代《图经本草》记载:(1)用生熟铁制成钢铁(是灌钢法所制出的钢),及用以磨莹铜器的铁精(为三氧化二铁),(2)用绿矾制备绛矾(Fe2O3),(3)用铅来制造密陀僧(PbO),还说明从铅银合金中提银的方法。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记载:(1)以炉甘石炼黄铜,(2)以水银炼制水银粉,即轻粉(Hg2C12),(3)以水银硫黄炼制灵砂。以上这些,都是往昔医药家从炼丹术中所获得的制药化学知识。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他首先批判了炼丹家服食成仙的谬论,但他并不否定一切,而是把那些实际有用的知识继承下来,加以整理和扩充,如:(1)首先记录了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种比色法,来估量金子的成分和对金铜合金的鉴别法;(2)指出各种含铜合金的制炼,其中所说镍铜合金的白铜,是我国首先发明的;(3)以醋制铜生绿(醋酸铜);(4)轻粉制法的简化;(5)灵砂制法,引用古代炼丹家在化学上的具体成就;(6)醋制铅粉法(碳酸铅Pb(OH)2·2PbCO3)。欧洲所谓荷兰法的制法,与李时珍所记载的这一制法,其原理和步骤几乎完全相同,但它的最早记录是在公元1662年。迟于《本草纲目》约百年左右。
现在中药里的红升丹、白降丹、铅丹等较纯的无机药品,都供外用,这可以说是古代炼丹术的直接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