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邓州市张楼乡小麦“一喷三防”: 守护粮食安全 勾勒丰收希望

时间: 2025-04-16 09:28:00

4月15日,春日的阳光洒在张楼乡万亩麦田上,绿浪翻滚间,43架植保无人机在各村的麦田上腾空而起,划出优美的弧线,邓州市张楼乡小麦“一喷三防”飞防作业全面展开。

上午8点,邓州市张楼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的技术员李红超已经来到大庄村配送点。他仔细检查着每一瓶农药的包装,用电子秤精确称量药剂配比。“这个环节容不得半点马虎,药剂浓度差0.1%,防治效果可能就大打折扣。”李红超边说边记录着配药数据,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在他的指导下,飞防队员侯俊军将配好的药液倒入无人机药箱,“以前背着喷雾器一天最多喷20亩,现在用无人机一小时就能完成,效率提高了十几倍。”

在张楼乡,像这样的配送点共有17个,每个点都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不仅要确保农药配比精准,还要监督飞防作业质量,收集废弃农药瓶。张楼乡副乡长韩文光介绍:“我们建立了从配药到喷洒再到废弃物回收的全流程监管体系,确保防治效果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

科技赋能让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飞防队队长赵红亮操控的无人机搭载了北斗导航系统,能够实现厘米级精度的自动飞行。“你看这个航线规划,无人机可以自动避开高压线、树木等障碍物,喷洒幅宽、飞行高度都能精准控制。”指着手机APP上的航线图说。据统计,这次"一喷三防"作业覆盖全乡7.2万亩小麦,预计3天内完成,而传统人工方式至少需要半个月。

在科技硬核的背后,是令人动容的人文温度。大王村70岁的张大爷站在自家地头,看着无人机在麦田上空作业,感慨万千:“以前打药是个苦差事,背着几十斤的药桶,又累又危险。现在好了,年轻人在地头按按手机就把活干了。”更让他感动的是,技术员姚光兴不仅帮他检查了麦苗长势,还专门讲解了如何辨别病虫害,“这些年轻人有技术、有耐心,真是好样的”。

废弃农药瓶的回收工作同样体现着环保理念。每个配送点都设置了专门的回收桶,技术员们不厌其烦地向农户宣传农药包装废弃物危害。“一个药瓶能污染一亩地几十年,我们必须把它们全部‘捉拿归案’。”技术员张吉光笑着说。

夜幕降临,最后一架无人机完成作业返航。张楼乡乡长张军望着星光下的麦田,满怀信心:“‘一喷三防’不仅防的是病虫害,更是防住了粮食安全的风险。有了科技支撑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今年小麦丰收大有希望。”(图文:沈俊伟 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