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
是世界大象日
近年来
云南野象数量稳步增长
保护管理成效显著
多家央媒对此进行了报道
一起来看
↓↓
人民日报

云南提升野生亚洲象科学保护水平
我国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云南开展亚洲象栖息地修复,在适宜区域种植牧草1.2万亩,补充亚洲象食源。组建专业护象队,坚持“人随象走、一群一策、全程监测”,升级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体系,视频、音频预警系统全面覆盖象群集中活动区,附近村民1分钟内可收到预警避让信息。此外,云南稳步推进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制度,提高亚洲象肇事农作物损失补偿标准。2024年云南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投保金额首次超过1亿元,其中亚洲象分布区涉及州市投保资金占全省的63.65%。

扫码看全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野象种群保持健康繁衍态势
云南野象数量增加到300多头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体型最大的陆生动物、热带森林的旗舰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濒危”物种。我国野象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等地。近年来,云南野象数量稳步增长,从1976年的140多头增加到如今的300多头,保护管理成效显著。

扫码看全文↑
央视《新闻联播》
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我国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等地,其中,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收容救护救助的野生亚洲象达30多头。
新华每日电讯

追象的人
在8月12日世界大象日前夕,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进热带雨林,探访追踪象群足迹的“追象人”、悉心照料救助象的“象爸爸”、用科学方法求索野象奥秘的野象专家,探寻人象和谐共生背后的故事。

扫码看全文↑
新华网

“短鼻家族”去哪儿了?
当轰动世界的云南大象北上南归之旅正式结束,“‘短鼻家族’去哪儿了?”成为了许多关注亚洲象的人追问的话题。如今距离这一事件已过去4年,它们究竟去哪儿了?生活得如何?跟随着亚洲象监测员们的镜头一起去寻找一下吧!

扫码看全文↑
光明日报

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保持健康繁衍态势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小象存活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显示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保持健康繁衍态势。
“从监测数据看,野象的种群结构趋于健康、稳定。”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介绍,亚洲象是典型的群居动物,有较为复杂的社群结构,家庭由成年雌象及其子女组成,两个或多个姊妹雌象及各自子女组成家族,即人们常说的象群。

扫码看全文↑
央视新闻客户端

独木桥上演“吨位级”对决
亚洲象“运动会”平衡木专场安排上了
亚洲象号称“森林之王”,体型庞大但行动敏捷,被称为“灵活的胖子”。
一根直径不到半米的独木桥,正上演着“吨位级”的巅峰对决↓↓↓

扫码看全文↑

象宝宝在“爱的凉棚”悠然入眠
网友:这波带娃操作我给满分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象谷,是目前国内唯一对公众开放、可近距离观看野生亚洲象的地方。最新监测显示,这里的野生亚洲象近80头。
让我们走进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看看30多摄氏度的天气,象宝宝们如何安睡~

扫码看全文↑

大象“运动会”有多精彩?
来看象宝宝的“花式”大比拼
大象“运动会”有多精彩?来看水上专场!参赛选手就是两只象宝宝,它们一开赛就进入角色,一象使出“按头功”,四肢并用,按你个服不服!另一象以“躲避功”灵活应对,打不过就跑,避其锋芒。

扫码看全文↑

羊年出生吃羊奶长大的“羊妞”
现在咋样了?
2015年,才出生不久的“羊妞”因为生病被遗弃,生命垂危,非常危险。工作人员将她带回中心抢救以后用羊奶给她补充营养,经过24小时精心照顾,终于转危为安。羊年出生、吃羊奶长大,所以她得名“羊妞”。
时间过得很快,算下来“羊妞”今年就满10岁了。那现在她的身体情况怎么样了?

扫码看全文↑

主动帮“然然家族”母象带娃
放归网红象“阿宝”动态更新
亚洲象“阿宝”因曾经闯入云南普洱的闹市区,在街道、汽车站、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闲逛,成为一头“网红”大象。“阿宝”被救助后,经过长达六年的行为矫正和野化训练,去年5月被成功放归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中国首例也是目前唯一一头回归自然的救助亚洲象。

扫码看全文↑
来源:云南发布综合自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新闻联播》、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光明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李颖(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