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4月29日上午,南充市召开2025年秸秆焚烧管控和综合利用新闻发布会,公布“绝对禁烧区”与“有序焚烧区” ,采用“疏堵结合”的秸秆焚烧创新治理新模式。
面对“秸秆焚烧屡禁不止”“及时处理效率较低”“重点时段管控不到位”“秸秆综合利用有待提升”等“痛点”,南充以分区管控、技术驱动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经济与生态效益并重的治理路径。数据显示,全市秸秆年产生量约377万吨,可收集量达321万吨,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1.27%,但背后仍需直面处置成本高、收储体系待完善等深层挑战。
面对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困局,南充市全域划分为“绝对禁烧区”与“有序焚烧区”。在绝对禁烧区严禁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施焚烧行为。在有序焚烧区要按照秸秆没晒干不烧、没统一安排不烧、早晚和阴天不烧,秸秆充分晒干后烧、在干部的组织下烧、讲究方法摊开烧“三烧三不烧”的原则,坚决做到“交叉烧、不连片,守着烧、不失控,白天烧(中午烧)、好扩散,安全烧、不惹祸,管理者烧、控制点火”。南充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覃海波介绍,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已召开7次专题会议,多部门印发管控通告,构建起“分级负责、包片巡查”的责任体系。
如何让秸秆从“田间包袱”变为“产业资源”?南充市农业农村局总兽医师高继芳给出答案,全市依托“五化”技术模式,培育市场经营主体,打通收储运堵点。顺庆区在共兴镇建立秸秆处理中心,辐射周边乡镇收储点,建成“1个处理中心+7个收储点”网络;高坪区培育了7家环保科技企业开展秸秆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利用,争取481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攻坚绝对禁烧区秸秆处置;嘉陵区则通过“坝坝会”、入户宣传发动村民参与收储,形成“企业+农户”联动机制。
“严防死守月”成为南充秸秆治理的关键词。南充市城管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涂健表示,5-6月、9-12月期间,专班将全天候巡查执法,结合宣传引导与源头管控。政策扶持同步向市场倾斜,秸秆治理并非“一禁了之”,在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中寻找平衡点。随着分区管控深化与技术模式迭代,这条“变废为宝”之路或将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的样本。南充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科技赋能、政策创新,继续推动秸秆从“治理负担”向“绿色资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