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宝山,炮火的硝烟和战机的轰鸣早已远去。在当年的战斗遗迹之外,这片土地将这段沉重的历史记忆嵌进了一处处细节里。今天的人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历史的余温。
我们去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寻访时,导航软件显示的地址是宝山区友谊路1号,准备从纪念馆正门进去时,发现门牌号上分明写着“吴淞口路813号”。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副馆长王玉峰告诉我们,这个门牌号在导航软件上找不到,是为了铭记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的历史时刻而特意向有关部门申请的。
再比如,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心人的安排,在距纪念馆500米的公交站,就是813路公交车的始发站,站名即宝山站。距此车站一街之隔,吴淞口路另一侧就是绿意盎然的宝山滨江岸线,老人带着小孩在此休憩游玩。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大草坪深处的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上海市作协理事、宝山区作协副主席唐吉慧已十分熟悉。今年6月8日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他带着市民游客行走宝山区文物主题游径,探寻宝山的历史遗迹和红色文化,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就是其中一站。
“不只是孩子们,其实很多成年人第一次来到这里也都非常感慨,通过瞻仰这个纪念地点,大家对中国14年抗战史都有了新的认识。”唐吉慧说。
唐吉慧是土生土长的宝山人,对这座公园的感情很深。在《江畔弦歌——宝山往事集》中,他写道:“公园初建于1956年,那年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号召,为此仍属江苏的宝山团委与上海北郊区团委经过商量,决定由青年们共同参与在孔庙旧址扩建一座长江边的公园,既能使大家在建设祖国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又能为青少年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场所,他们将这个公园取名为‘共青公园’。”
为了纪念上海和江苏这段共同建园的经历,1957年共青公园更名为“友谊公园”。“由于临近长江,1962年10月,公园再次换了名字,终于成了我和小伙伴们记忆中的临江公园。”
为了纪念英烈,2015年,临江公园正式改名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也是那一年,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改建,与公园形成了馆园合一、文绿结合的模式。
世异时移,如今的公园早已成了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走到大成殿前都要伫立观赏一番。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宝山孔庙在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大部分建筑被日军炸毁,只剩下大成殿幸免于难。
原标题:《一个导航软件上找不到的门牌号,无声讲述着一段何其惨烈的历史 | 寻访手记》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顾杰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