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迈入房颤治疗新时代!丹阳人医成功完成首例房颤脉冲消融术

时间: 2025-05-09 16:21:00

扬子晚报网5月9日讯(通讯员 欧阳巍立 记者 万凌云) 近期,丹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刘学庆主任的带领下,成功完成了丹阳市首例房颤脉冲消融术。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该院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迈入新的阶段,也为房颤患者带来更安全、高效、精准的微创介入方案。

术中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其诱发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将呈倍数增长,甚至会大幅提升患者死亡的几率。我国约有1200万房颤患者,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亟待救治的生命个体与家庭。

此次接受手术的患者是一名65岁男性,因反复心悸、胸闷4个月入院,经检查被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由于症状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且有发生血栓事件等并发症的风险。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解决房颤相关症状,减少并发症,心血管内科团队充分评估病情,经反复讨论,决定开展房颤脉冲消融术。

脉冲消融是一种新型心脏消融模式,它利用高强度、时间短的脉冲电磁场,让细胞膜上出现不可逆的电穿孔,最终引发细胞凋亡或坏死。但同时,还保持细胞外基质不受破坏。

据悉,传统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传统射频消融通过热能损毁异常电信号,但存在损伤周围组织、手术时间长等问题;冷冻消融则可能出现膈神经麻痹等风险。与传统消融技术相比,脉冲消融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手术效率。它能选择性地损伤心肌,保留血管、神经及心脏周围组织,如肺、食管、膈神经等,从而避免了由周围其他组织损伤导致的并发症。

术中,刘学庆主任带领心内科电生理团队将脉冲消融导管放置于肺静脉口部、前庭、后壁、顶部,通过脉冲消融系统释放1500V的脉冲电场能量至心肌组织,致使心肌细胞达到有效的、不可逆的损伤,消灭了病变的组织。手术过程顺利,耗时仅70分钟。

患者在完成房颤消融术后,各项体征正常,安全返回病房,无任何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

此次突破性成果,不仅为饱受房颤折磨的患者带来全新希望,也为丹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疗水平再添高光时刻。随着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未来将有更多房颤患者能够在本地享受到先进、精准的治疗,重获健康生活。

此外,丹阳市人民医院也将继续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深耕,不断引入和创新技术,守护更多百姓的心血管健康。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