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世界说】前英国国防大臣:美国搞不清问题所在,工作岗位是被他们自己搞丢的

时间: 2025-04-16 10:41:00

中国日报网4月16日电 前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在《每日电讯报》上刊文,称“美国政府不明白为什么消费者不再青睐美国产品”。

文章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末,宾州的政治格局呈现老牌共和党和“蓝狗”民主党(财政立场审慎的中间偏左派系)并存的局面。当时并没有那么的极端,还没什么新保守派,也没什么“茶党”政治,美国的一些城市也没有被左派“进步”人士所掌握。当时的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尚能合作。

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在硅谷的新兴科技行业上开疆拓土。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的苹果公司和微软,当时也不过只有十岁。也正是在此时,特朗普认定:“世界”正在“剥削”美国。让人不解的是:这位拥有赌场的地产开发商并没有从事出口业务,到底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但当特朗普发现“怨恨政治”存在即有意义,他便如此认定这一结论了。

《每日电讯报》报道截图

华莱士指出,西方民粹主义政治家擅长“怨恨政治”,他们都是口号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当被问及具体政策主张时,这些政客往往原形毕露,常用“摧毁现有体制”搪塞,更热衷于寻找替罪羊。

在分析特朗普关税政策时,华莱士指出其荒谬性:里面的疯狂想法暴露无遗。有的国家“人口”只有企鹅,却背上关税,而存在贸易逆差的英国等国却未受影响。越南生产的耐克产品,最终获益者却是美国股东。

不过,美国政府宣称关税政策是为了夺回从俄亥俄州、明尼苏达州和底特律州流失的工作岗位。他们错误地认为是其他国家一起合谋“偷走了”美国的工作岗位,用其原话说就是“敲诈”。

文章进一步揭示:美国消费者购买外国商品绝非受骗,而是基于产品质量的理性选择。欧洲人不再买美国产汽车,原因是美国产的车不够好,并不是因为关税。一个例证就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雷克萨斯刚进入美国时,美国人都不敢相信,一个高收入的国家是如何生产出全方位都碾压奥兹莫比尔和克莱斯勒的汽车。

文章指出,雷克萨斯风靡全球得益于其生产商丰田技术过硬、生产力强和设计出色。反观美英汽车产业衰落的原因则是汽车工会掐架、生产力低下,设计落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英国会引进日产和丰田的管理模式,也阐释了宾利等以质量为本的汽车公司存活下来的原因。

华莱士说:“我家世代从事制造工作,覆盖工业、制鞋、威士忌、航空航天领域。这个行业里,技术远比关税重要。技术才是制造业得以存活的氧气。”

他进一步指出,能为美国赢得工作岗位的是技术,而非关税壁垒。当前美国制造业困境的根源,在于对继续教育和技术投资的忽视,以及创业环境的缺失。要实现经济复苏与就业稳定,须弥补这些短板。

文章最后他警示称,关税战会伤害所有人。若美国对制造业外迁耿耿于怀,欧洲人同样有理由对美国数字平台的数据垄断表达不满。美国数据平台利用用户的数据牟利,却只向其用户所在国缴纳象征性的税款。

(编辑:侯俊杰 编辑:马芮 韩鹤)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