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杂割”又称“羊杂碎”,是太原阳曲县的一道地方名小吃。
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经营“羊杂割”的小店,门面不大,生意红火。各家的老汤不同,配料也不同,做出来的口味各有千秋。
据传,阳曲人吃羊杂割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还是忽必烈之母所赐。相传元世祖忽必烈率元军由晋地入中原,其母庄圣太后随军感染疾病,名医许国桢为其诊治痊愈后,成为忽必烈之母的宠信御医。许国桢的母亲韩氏随子侍奉庄圣太后,韩氏将羊下水洗净,煮熟,配以大葱、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后品尝后,赞誉不止,即赐名“羊杂酪”。从此逐渐流传,成为民间风味小吃。
“羊杂割”就是在羊骨头汤里放上头蹄杂碎、心肝五脏以及羊血和碎羊肉,熬煮、兑汤时加入葱、姜、香菜,有的还加粉条和豆腐,别有一番风味。冰天雪地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割,不仅好喝耐饿,而且浑身不冷,精神百倍。(来源:阳曲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