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岁吉他少年的炫酷音符,到70岁口琴大师的岁月回响;从退休教师 “塞北的雪”,到花腔女高音挑战《玛依拉变奏曲》……
10日晚,由道里区委、区政府,哈尔滨日报社联合主办,中央大街步行街区管委会协办,新晚报社承办的“舞台的夏天”阳台音乐节第九场以“四代同台”的独特风景线,再次印证了哈尔滨“音乐之城”深入骨髓的基因。
无论是华发还是童音,对音乐的热爱不分年龄,每一个怀揣梦想的普通人,都能在此刻熠熠生辉。
华发乐章,歌声抒怀艺术梦想
当晚的阳台,首先成为银发艺术家们深情绽放的舞台。66岁的退休教师严桂琴,以一曲清澈深情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开场,将对哈尔滨的眷恋融入歌声:“我爱音乐,也爱家乡的雪,音乐是我一生的挚友,希望用歌声传递家乡的美丽与浪漫!”她的演唱,为影之声艺术团的成员们拉开了序幕。
70岁的何群带着口琴第6位出场,《北风吹联奏》的激情旋律和《火车向着韶山跑》的铿锵节奏,瞬间点燃全场激情。这位哈尔滨太阳岛口琴乐团副团长,琴龄已跨越55载,从知青岁月偷吹姐姐口琴的少年,到全国大赛季军,再到如今在文化馆完成上百场公益演出的“口琴大师”,口琴是他一生的灵魂伴侣。“在百年老街演奏,意义非凡!”何群抚琴感慨。
将银发乐章推向高潮的,是最后一位出场的65岁的王亚平。《玛依拉变奏曲》的花腔高音,吸引了众多观众在阳台下聆听。“之前在公交车上就反复听学,就为这一刻!”退休后才系统学习声乐的她,十年磨砺,成为影之声艺术团副团长,并多次在哈市大型舞台获奖。今夜站在曾无数次仰望的阳台,她激动地说:“在百年老街圆梦,我要尽情歌唱美丽的家乡,唱到唱不动为止!”同样来自影之声的60岁教师常颖,则以一曲深情的《黑土赞歌》,唱出了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深情。
青春回响,少年锋芒照耀舞台
当晚的旋律,同样激荡着青春的活力与传承的力量。第二个出场的拾光乐队(王荣恒等四人组合)用贝斯、鼓、吉他编织起怀旧的音网。《我只在乎你》《万水千山总是情》《走过咖啡屋》,瞬间唤醒台下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感谢‘舞台的夏天’,让我们能站在最爱的地方演出。”
最耀眼的少年锋芒,当属于8岁的张梓豪。他肩挎几乎与半身等高的电吉他,夜莺般的童音让一曲《骄傲的少年》燃炸全场。这位粤港澳大湾区音乐周金奖得主、亚冬小使者,音乐之路从尤克里里启程,如今已征服多种乐器。返场时,他更携手尤克里里、非洲鼓伙伴共创《孩子的天空》,展现出“音乐之城”未来的无限可能。
青年学子杨斯童则以《太阳岛上》《打起手鼓唱起歌》两首经典,传递着他对哈尔滨本土音乐的热爱。他的音乐之旅,始于2014年电视里偶然飘来的旋律,那一刻如同打开了心中尘封的八音盒,也印证了音乐感染力的生生不息。
夏夜共鸣,阳台成心灵驿站
这台音乐盛会,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群众到此聆听。本地居民更是将这里视为夏夜最佳去处。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近百部手机一同对着音乐响起的地方,要记录下这美好时光。

全先生夫妇自带折叠椅,早早来等候:他表示“夏天哪都不去,就守着咱自己的音乐阳台!”他们已是连续两晚忠实听众。人群中,刘女士的手机镜头几乎未停,录下一首又一首:“吹着晚风听着歌,感觉很美妙,我想录下来给家人听,下周五或许我们全家会一起来。”

一位大二学生梅梅被歌声吸引而来,兴奋地询问工作人员报名方式:“我是KTV麦霸,参加过校园歌手大赛!期待有一天也能站上这百年老街的舞台!”她的眼中,闪烁着与阳台上表演者同样的光芒。
“舞台的夏天”阳台音乐节,正以博大的胸怀,持续证明着音乐的魅力,它让华发焕发青春光彩,也让少年勇敢追光,更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因有旋律相伴而充满诗意与温度。

【成为阳台上的声音】
期待你的音符,期待你的故事
无需专业门槛,只需真诚热爱
欢迎联系新晚报
报名成为“阳台乐(歌)手”
联络方式:17745163297
(工作日 9:00-17:00)

舞台的夏天
活动印记
时间:
2025年7月25日至10月8日
每周五、周六、周日连续三晚
18:00-19:00
地点:
中央大街端街4号·老俄侨餐厅阳台
主办单位:
道里区委、区政府 哈尔滨日报社
协办单位:
中央大街步行街区管理委员会
承办单位:
新晚报社
文化顾问:
哈尔滨城史研究学者宋兴文
本活动由中粮可口可乐独家冠名赞助

直播:
新晚报视频号 | 新晚报抖音号 | 新晚报微博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 来源丨哈尔滨日报记者 徐日明 王鸿凌 文/摄
编辑丨翟晓晨
责编丨张孟媛
审核丨范思瑶
统筹丨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