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研究的新突破

时间: 2025-08-23 07:11:00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直接关系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近年来,围绕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力推动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也要看到,如何破解多头管理、协同不足问题,仍然是目前一体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难点。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常青所著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研究》一书,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进行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是破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本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一部力作。

在学理层面,建构“三位一体”的解释框架。作者遵循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机制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相统一,构建了“前提性研究—理论模型研究—实践发展研究”三位一体的解释框架,系统地论证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现实挑战及破解思路等基本问题,形成了系统完整的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研究体系。这在学理研究上是一次尝试和突破,对于推进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学理参考。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成为学者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相对于现有研究成果,这部著作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问题提出了诸多前沿性的思想,如,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的本质特征、系统构成、基本规律、典型模式的分析概括,以及教师发展机制的剖析,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现有理论研究的空间,对于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实践层面,提出了系统性可操作的对策建议。从方法论角度看,实证研究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长期深耕工作一线,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积累。反映到著作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通过对全国7个片区、84所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大中小学教师和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把理论抽象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确保了提出的对策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对于党和国家决策有效落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各地区、各学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思政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复杂性和艰巨性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进行长期性、系统性的研究,也需要实践工作者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符合实际的有效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研究》聚焦机制建设,以其开阔的理论视野和鲜明的实践指向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借鉴的重要素材,值得我们理论研究者、教育工作者乃至政策制定者潜心研读。

(作者系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23日 第03版

作者: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