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浙江宁波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的白鹭园迎来首批归巢的鹭鸟,白鹭全球慢直播平台“I-EGRET”(爱白鹭网站)进行全天候直播,展现出人与自然、能源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之美。白鹭翩飞的生动图景背后,是镇海炼化打造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基地的生动实践。
镇海炼化白鹭园位于镇海炼化生产厂区内,占地约1.5万平方米。中国林科院亚林所鸟类专家焦盛武介绍,镇海炼化厂区植被茂密、环境安宁,沟渠与邻近的东海滩涂孕育了丰富的食物链,为鸟类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即便是对环境敏感的白鹭,也能在厂区内悠然生活。据统计,白鹭园全年累计栖息鸟类近50种。
作为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镇海炼化目前拥有4000万吨级炼油能力、每年25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是中国石化4000万吨级炼油基地。在“双碳”战略指引下,公司主动顺应绿色发展潮流,全面推进“碳达峰八大行动”,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上协同发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一系列成果。2024年,镇海炼化获得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称号;今年3月,入选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第一批新四类环保设施开放单位,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标杆。
“工业生产必然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只有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才能更可持续地实现近零排放,甚至达到‘无废’。”镇海炼化公司党委书记陈燕斌介绍,公司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努力打造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基地,创建“无废石化基地”试点项目,助力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无废园区”典型案例,并参与制定行业相关评价标准。此外,公司积极探索“无废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推动产业链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技术创新,在减少废弃物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在镇海炼化四电站,记者看到,公司技术攻关团队正在进行生化污泥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的试验。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项新技术将氧化塘的生化污泥制成生物质燃料,再送至动力中心掺烧,预计每年可减少约1000吨的固废外委处理量,大幅降低电站煤炭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在镇海炼化的中控室,公司公用工程二部操作员汪杰在认真查看屏幕上的数据。“反应器的压力和温度必须稳定在一定区间内,这样硫就能完全反应无害化,大分子有机物也能经过污水处理变成营养物质。”汪杰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废碱液湿式氧化装置,在高温高压下对废碱液中的有毒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其转化为可用资源,实现“变废为宝”,为公司创造效益近百万元。
在大气治理方面,镇海炼化同样肯下苦功。公司委托宁波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全流程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识别,从源头提升VOCs管控水平,大气绩效以A级通过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审核。
近年来,镇海炼化注重发展清洁能源,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推动氢能产业链布局,加速低碳发展步伐。2021年,公司在宁波建成加氢站。2024年,该加氢站扩建升级为浙江省氢源供应中心,目前已具备日供氢4000公斤的充装能力、2500公斤的加氢能力,让氢能源在公交集中点、渣土装载等丰富场景中得到应用。目前,公司应用氢能重卡进行聚烯烃产品的运输,打通长三角地区氢能重卡跨城际物流应用场景,助力中国石化打通氢能上下游产业链,打造镇海炼化绿色能源走廊。
陈燕斌介绍,当前,镇海炼化正加速打造“低成本+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竞争新优势,建设更高质量的“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石化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经济日报记者 郁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