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滥施关税的举动,连日来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面对美方关税施压,中国第一时间采取了坚决有力的反制措施,受到各界关注。中方采取的坚决措施,既显示出中国捍卫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也彰显出中国对自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中国今年的宏观政策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因素,也有充足的储备政策工具,完全能够对冲外部不利影响。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我国市场潜力大、韧性足,特别是近年来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壮大,为经济长期向好注入动能。在充足的宏观政策工具箱护航下,中国经济这艘大船有能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短期压力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3月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印发……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拳”发力,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保持向好势头,投资和消费表现出暖意。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刚过去的3天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出游达到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显示出消费增长活力。
丰富多元的贸易伙伴,扩大内需、调整外贸结构等一揽子举措也为外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数据显示,我国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额已从2018年的19.2%下降至2024年的14.7%。我国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贸易伙伴遍布五湖四海,是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且这一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2024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我国进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了50%。我国出口呈现出产品种类齐全、增长动能转换灵活、市场多元稳定的特点。无论是与全球贸易伙伴的良好关系,还是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支持出口转内销的政策举措,都为应对关税冲突提供选择。
充足的政策“弹药”,为中国经济稳健运行和应对国际形势变化预留空间。尽管国际社会认为此次美国滥施关税力度超出预期,但近年来,我国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政策的前瞻性部署,已储备充足的宏观政策“工具箱”,完全有能力应对美国滥施关税的影响。今年,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明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4月8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声,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相关部门积极应对、政策“弹药”充足,无疑给市场再次派发了一颗“定心丸”。8日,A股公司密集发布增持计划与股份回购公告,充分显现出各方对中国发展前景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
“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大家要充满信心。”如今的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面对风浪,中国将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做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倡导者、世贸组织的坚定维护者和支持者,以开放合作,与全球共享发展红利。(央广网评论员 宓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