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 网红“小粉炉”萌化万千少女心

时间: 2025-07-12 16:51:00

近日,“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南京站活动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开展,来自全省各地的珍品文物“一站式”展出。其中,来自南京博物院的一件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因其通体粉红的柔美色泽,被网友们称为“小粉炉”,成为展览中的“顶流”。

“小粉炉”的惊艳,首先源于其罕见的材质。整器由芙蓉石打造,这种被称为“粉晶”的石英矿物,因晶莹剔透的粉红色泽常用于制作小巧首饰。而以整块大料雕琢成通高17厘米、口径14.9厘米的盖炉,在历代工艺品中极为罕见。器物通体粉红如“三月春盛,烟烟霞霞”,天然纹理长短交错却浑然天成,色泽温润均匀,在光影流转间尽显“灼灼十里桃花”的诗意之美。

“小粉炉”的造型更是古拙与灵秀的完美融合。炉身敦厚稳重,腹部对称雕饰两组蟠螭与铺首衔环耳——蟠螭作为古代神话中龙的变体,线条蜿蜒灵动,既显威严庄重,又藏生机活力;盖顶的四条小蟠螭则小巧精致,与炉身纹饰呼应,层层递进的雕琢工艺,将乾隆时期玉石雕刻的精湛技法展现得淋漓尽致。

蟠螭藏意,承载千年文化密码。专家介绍,蟠螭在商周以来的青铜器、玉器上便常被用作装饰,象征着吉祥守护与权力尊严。“小粉炉”上的蟠螭纹样,既延续了上古以来的文化传统,又融入了清代宫廷审美中对“古韵”“灵动”的追求。铺首衔环耳的设计则源自汉代铜器,将威严与雅致巧妙衔接,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

作为乾隆年间的宫廷器物,“小粉炉”不仅是一件实用的香具,更折射出当时的审美风尚与工艺水准。它以粉红的柔色打破了传统玉石器物的厚重感,却以严谨的造型与纹饰坚守着宫廷器物的端庄,恰是清代“集古创新”工艺理念的生动注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图片来源:南京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