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被水淹后的处理措施包括:
排水抢救
立即组织人力和设备进行排水,避免一次性排干,保留适当水层,特别是在高温烈日期间。阴雨天可以一次性排干。
打捞漂浮物、洗苗、扶理
随退水捞去漂浮物,减少稻苗被压伤和苗叶腐烂。退水后及时清洗稻苗,洗去粘污茎叶的泥沙,扶理倒伏的稻株。
查苗补缺
受淹后及时进行差苗补缺,包括用余苗补栽、分株补栽或移苗补田。
追施肥料
涝后根据苗情适当补施肥料,促进分蘖和幼穗分化,提高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可补施速效氮肥和磷钾肥。
加强病虫害防治
受涝后容易滋生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需及时进行田间病虫害的调查和防治。
喷施叶面肥
水淹后,水稻根系活力下降,通过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促进根系快速发新根,恢复吸收功能。
干湿交替灌溉
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保持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及时洗苗
洪水退去后,及时清洗叶片上的污泥,使稻苗尽早进行光合作用,恢复生机。
阻止洪水进入
如果有条件,可以采取措施阻止洪水进入稻田,保护水稻免受洪水损害。
注意观察与处理
观察稻苗生长情况,对已经死亡的稻株及时拔除,避免病害扩散。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水稻因水淹造成的损失,帮助水稻尽快恢复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