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紫菜之都”连云港:小紫菜做出大文章

时间: 2025-05-22 18:07:00

作为全国最大的条斑紫菜生产基地,连云港早在2021年便摘得“中国紫菜之都”的桂冠。2025年初,连云港市紫菜交易会在连云区、赣榆区接力启幕,两场盛会汇聚行业目光。交易数据显示,现场交易紫菜超10万箱、近5亿张,吸引了国内外近百家客商前来采购,最终交易金额突破2亿元大关。这场行业盛会不仅彰显了连云港作为“海上粮仓”的强劲产业实力,更如同一支响亮的号角,为2025年全国紫菜产业发展拉开了精彩序幕。

自然禀赋与产业跃迁,从海域优势到产销两旺的质变

条斑紫菜是紫菜中的优质品种,凭借丰富的营养价值与多样的加工用途,成为高经济价值的海洋食材。其对生长环境颇为“挑剔”,偏爱潮流通畅、光照适宜且富含营养盐的海域。而连云港宛如为条斑紫菜量身定制的天然养殖场——6677平方千米海域与11万公顷浅海滩涂提供空间,海州湾渔场带来稳定海流,17条入海河流输送氮、磷等营养,海水盐度常年25‰-35‰,水温光照适宜,这样的生态组合,恰如为条斑紫菜生长定制的“温床”,让每一片紫菜都能在得天独厚的环境中汲取养分,成就细腻柔韧的上乘品质。

紫菜养殖基地 图片来源/新华连云港观察

得天独厚的海洋禀赋,孕育出连云港底蕴深厚的紫菜产业。历经50余年深耕,紫菜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撑起沿海百姓的致富路。作为全省条斑紫菜核心产区的“主力军”,赣榆区表现尤为亮眼:养殖规模从2016年的10万亩翻番至20多万亩,66家育苗企业、140家加工企业、超300台套加工机组构建起完备产业矩阵,推动“小紫菜”向“大产业”加速蜕变。

在赣榆区2025年第一次紫菜交易会上,现场氛围热烈非凡。客商们穿梭在摆放整齐的紫菜标箱间,仔细地拿起一张张紫菜,认真查看品质,随后谨慎地做好标记,期待着在竞标中收获心仪的产品。据赣榆区紫菜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条斑紫菜养殖户反馈的信息来看,2024年多家的每亩产量相较2023年有显著增长,一方33亩地的面积,收割量可达五六吨左右。这一方面得益于赣榆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带动了紫菜产业前行,促使养殖面积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从今年的成交价格来看,市场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客商在选购紫菜 图片来源/连云港发布

技术创新与把握市场,“小紫菜”变身“金海苔”

在推动紫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连云港赣榆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深度融合前沿技术,打造了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模式。

赣榆区构建起完备的紫菜标准化体系,依托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搭建生产服务监管平台,实现了从育苗、养殖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动态监管。通过部署智能传感器、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生产各环节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模型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调控,保障了紫菜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紫菜的大量生产与销售筑牢根基。

同时,赣榆区全力打造紫菜全产业链溯源系统,运用区块链、物联网标识等技术,为每一批次紫菜赋予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消费者只需通过扫码等简单操作,就能实现“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极大提升了消费者对赣榆紫菜的信任度,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赣榆区积极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业资源,推动供需双方高效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在农产品电商交易领域,赣榆区构建起电子商务与商贸物流协同发展平台,运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物流路径优化算法等技术,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现了农产品的高效流通。

依托全产业链优势,赣榆区还充分发挥大数据决策的优势,通过对海量产业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精准把握市场动态与消费趋势。从2019年起,夹心海苔休闲零食在直播电商的推动下成为爆款网红食品,这为紫菜加工产品销售提供了新思路。祁德柳是当地最早一批从事紫菜生产销售的人员之一。他介绍,过去紫菜采来只是粗加工,如今烤成海苔,并加上芝麻、椰蓉、南瓜子等调配料,夹心海苔系列产品不断出新。近年来海苔产品已经成为“现象级”爆款网红产品。数据显示,海苔加工使紫菜产业链价值提升5-8倍,仅2024年就拉动周边5000余人就业。如今,赣榆海苔产品通过直播电商、跨境平台等渠道远销海内外,成为推动紫菜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连云港的紫菜加工厂 图片来源/连云港发布

产城融合,打造紫菜特色小镇

在赣榆区以全产业链创新激活紫菜产业的同时,连云港另一大紫菜主产区——连云区同样在蓝色海洋中书写着产业传奇。连云港连云区高公岛渔港渔业资源丰富,拥有理想的水陆交通网络,地理位置优越,年海洋捕捞、交易量超过1.5万吨。近年来,高公岛街道上下努力建设海洋产业集聚服务区,积极打造苏北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功能最好的海产品交易市场,自2022年《连云区海洋休闲渔业发展规划》落地以来,这座依海而生的小镇便锚定“紫菜”核心定位,正式拉开了特色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的序幕,一幅蓝色经济的壮阔画卷正徐徐展开。

得益于专业且务实的指引,高公岛“紫菜小镇”的发展定位愈加清晰,通过加快提档海上养殖、紫菜加工等支柱产业,实施国家一级渔港升级改造,推进羊山岛、紫菜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开发,高公岛“全国紫菜第一镇”的打造渐入佳境。

近年来,为促进高公岛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和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从“卖紫菜”到“卖体验”,高公岛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休闲渔业、乡村旅游,宣传民俗文化,开辟“高公岛→紫菜垂钓区→前三岛海钓→岛礁观光→体验拉网捕鱼→海鲜一条街/大排档”和“羊山岛→西连岛→鸽→东连岛→竹岛”的休闲游专线。

针对3村1街道的实际情况,高公岛重点打造民俗体验二日游项目,不仅带动了渔民转型就业,还为街道产业园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成功蜕变为名副其实的最美紫菜特色小镇。“吃在渔家、住在渔家、乐在渔家”的渔家乐休闲项目,让高公岛成为令人向往的“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乡村旅游胜地和网红打卡地,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黄海之滨的紫菜产业浪潮正奔涌向前。连云港正以“中国紫菜之都”的底气,在育苗技术攻关、深海养殖拓展、休闲渔业融合等领域扬起创新风帆。看那万亩海田上,数字化养殖网箱与直播电商的光标交相辉映;交易市场里,区块链溯源的“数字身份证”正链接全球餐桌。从“靠海吃海”到“数字蓝海”,连云港的紫菜故事,正由3万渔民、500家企业共同书写更鲜活的篇章。

文/李诗睿

来源: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中国食品安全网、赣榆发布、新华连云港观察、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