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量子连线 韦少
上个月去日本待了一阵子,见了不少朋友。
和一位在日本创业 32 年的大哥,小野志坚先生聊了一下,他分享了许多出海创业成功的干货(后续我会把聊天内容整理发出来)。
作为中国人,他在日本开了多家公司,他的其中一家企业是日本最大连锁折扣零售企业唐吉可德(Don Quijote)供应商之一,每年固定有数亿营收。

(日本折扣零售之王唐吉可德)
我还深入考察了日本的商业环境,体感十分强烈。这让我愈发坚信今明年是中国企业出海日本的最佳时机。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剖析其中缘由。
01 日本人喜欢线下购物——中国企业过去只要搞定线下零售渠道就能“躺赚”
在日本最强烈的体感就是线下购物的人太多了,在东京银座、涉谷、秋叶原...每个商业区都挤满了人。

(人山人海的银座商业区)

(奢侈品商店也挤满了购物人群,不少外国人也来日本购物)

(寒冷雨夜也挡不住人们逛街的热情)
日本电商渗透率只有 9.4%,主要消费市场还是在线下。这和他们的城市交通、人口、文化有关。
日本70% 的人生活在城市,主要一线城市消费人口3700万集中住在东京都市圈,以地铁为轴心,从便利店、超市到综合商业体合理分布,线下购物方便快捷。
另一方面,日本 3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0%”,加上日本保守文化,线下消费成为绝对主流。
这样造成了一个特别的商业环境。日本零售业不受电商冲击,自成体系,只要供应商能进入日本零售渠道,就可以稳定的赚钱,并且利润是国内零售的3倍起。

(日本小商品价格是国内的3~5倍)
前文提到的小野志坚先生,帮助了一家中国箱包生产企业进入了日本的渠道,在日本卖的非常好,在线下唐吉柯德和小野开的自营店经常卖断货,目前出海日本已经成为其主要市场。
02、欧美太远,东南亚太穷,而日本刚刚好
单论消费市场,我认为欧美太远,东南亚太穷,而日本刚刚好。
美国如今这个状况,出海的企业就不要想了。而欧洲部分国家也在跟随美国脚步,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前阵子我去了义乌和永康,一些之前做厨具、五金、玩具出口欧美的工厂都已经在寻找新的市场。
不少创业朋友都在研究东南亚市场,但是东南亚人均GDP注定了其消费潜力有限,远不如欧美市场丰厚。
日本人均收入和消费习惯都接近欧美,是中国供应链升级之后非常好的消费市场。但为什么之前主动出海日本的中国供应链企业并不多呢,我聊了几位创业者,对于日本市场,大家是有心理预设的——认为日本市场太保守,对产品要求太苛刻复杂。
但小野大哥说,其实日本的零售渠道是非常愿意接触中国供应链企业的,他们确实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如果有人帮助中国企业按流程来就没问题,而且进入体系之后他们会长期和你合作,不会轻易更换合作伙伴,渠道商也不会过度压价,让合作伙伴属于“躺赚”的状态。
而且我近一两年多次和中国供应链创业者接触,产品品质早已超过日本市场要求,成本还更便宜。
03、1.2亿人的整体消费市场太好了,巨头已经在深度布局,再不出去就晚了
日本市场消费也在变化。
2024年日本消费连续两年下滑,实际工资增长乏力(2024 年仅增 0.1%)。我认为这恰恰是中国供应链出海的机会,因为日本市场也要开始寻求低价质优的大量商品,这正是中国供应链擅长的。
而且日本在美国“作死”的操作下,越来越靠近中国规划的经济共赢体系里。2012年东盟发起的RCEP,使得日本对中国除部分竞争农产品、电子产品外,大部分工业品关税特别低。而且 中日韩自贸区正在推动,如果实现,那么大部分制造商品可能关税会降为0%。
1.2亿统一的大消费市场,不少巨头企业也非常关注。像大疆就通过和小野的咨询公司合作出海。而Tiktok,Temu等企业也在日本深耕,目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在日本地铁上,看到上班族约有50%的在刷Tiktok。在日本的商业圈,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就是“Tiktok将在6月份开放小黄车”,而Tiktok也在寻找第一批能合作的商品供应方,这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机会。
我必须再次强调,日本市场,如果你在做供应链企业,那么一定要想办法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