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观潮的螃蟹丨衡阳跃升湖南“宜居一哥”的背后

时间: 2025-04-01 16:01:00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义正 蒋素娟 王敏 衡阳报道

湖南14个市州中,最宜居的城市是哪里?

根据最新榜单,答案是省域副中心城市衡阳。

近日,2024中国城市宜居指数分析报告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根据分析报告,在被列为样本的100座城市中,衡阳位居第32位,成为榜单最靠前的湖南城市。

衡阳市区鸟瞰图。(图源:青年湖南)

榜单上,湖南另外4座城市为:长沙排在第37位,株洲居第41位,岳阳和常德分别位列第71和74。

《2024中国城市宜居指数分析报告》是城市建设杂志社中国宜居城市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根据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环境可持续性、城市治理与稳定、社会文化与教育这四大板块的90项数据,对我国100座城市展开对比分析。

此次衡阳不仅晋级全省“宜居一哥”,还从上年度榜单湖南5座城市的最末,一跃跳到了第一,上升28个位次。

也就是说,衡阳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逆袭,靠的是什么呢?

衡阳城区航拍。

生态环境改善是“拉分项”。

“我认为,衡阳进步最快的是环境,我对衡阳最满意的一点也是环境。”南华大学公共管理(MPA)教育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彭建军教授是祁东人,在衡阳城区工作生活已有30多年。

他向记者介绍,衡阳作为老工业城市,曾面临水污染、城区扬尘等问题。但近年来通过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如松木工业区搬迁改造),推广新能源公交、绿地系统与生态修复等举措,生态环境明显提升。

据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衡阳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8.5%,全市44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三年保持100%。

游客在石鼓书院拍照留念。

数据的背后,是衡阳从源头入手,将35家沿江化工企业全部搬迁;日常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监管,持续开展“绿盾”行动……

衡阳师范学院邵阳籍学生岳垚对记者说,到衡阳来的第一感受,是城市绿化特别漂亮,城区的公园、广场很值得漫游。

市民的切身感受,在《2024中国城市宜居指数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中也得到了印证。

据城市建设杂志社向记者提供的详细资料,在“环境可持续性指数分析表”中,衡阳得分高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安徽滁州。

2024年12月29日清晨,白鹭在衡阳市雁峰区南湖公园的湖面上栖息。(图源:新华社)

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王克剑说,通常而言,老百姓对宜居的最直观感受,往往来自环境方面。如果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城市的宜居性将大打折扣。

衡阳此次在榜单上能成为“黑马”,环境是重要的加分项。

受益于旅发大会的“兴城”契机。

从2022年开始,湖南先后在张家界、郴州、衡阳举办旅游发展大会,如今已从一年一届变为一年两届。

湖南旅发大会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Slogan,莫过于“办一次会,兴一座城”。

为了办好旅发大会,举办地都会提升基础设施,改善城市面貌。

雁峰区重塑文化地标、焕新城市原点。

文旅系统“老兵”、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原局长高扬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提到,城市面貌的提质、环境的改善,本地居民往往是“第一受益人”。

今年47岁的龙寿兵,是一家驾驶员培训学校的校长。18年前,他从四川来衡阳创业,如今能说一口正宗的衡阳话。

“去年,衡阳全城大干了一场啊!”龙寿兵对记者说,过去一年,衡阳在旅发大会催动下,“办会兴城”深入人心,全市上下都在努力,城市变得更干净,道路也变得更宽、更平坦,“尤其是那个雨污分流改造,老城区不再内涝了”。

据记者了解,衡阳利用举办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的机遇,对8个城市公园进行焕新提质,对12个进城口埠、19条城区道路提质升级,改造的老旧小区多达506个。

改造后崭新的夫之巷,众多游客打卡。

比如,位于雁峰区的王船山出生地夫之巷,以前是破旧不堪、没人住的棚户区,如今变成了热门文化景点。

老城区改造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从“破旧角落”到“文化地标”,是衡阳在城市文化上的一次新旧大转换、进守再平衡。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

在《分析报告》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指数”板块,长沙排名全国第6,衡阳排名全国第14位

游客在衡阳市珠晖区保卫里文化创意街区游玩。(图源:文旅湖南)

可见,衡阳正是借助举办旅发大会,重塑了城市的物理体魄和精神面貌。

更重要的是更宜居。

2024年9月,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开幕式主会场设在衡阳市的酃湖公园。

据清同治《衡阳县志》记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沙国,下领十三县,酃县为其一。”酃湖旁边就是酃县。

酃湖公园是今天衡阳城市发展的原点,也就是说,早在2200多年前,衡阳就有了城市的雏形。

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

除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衡阳三面环山,湘江呈“S”形贯穿市区,与蒸水和耒水三江汇流于此,形成了天然的“山水城”格局。

从全国来看,衡阳位于华南中心地带,居南北要冲,扼两广咽喉,历来为商贾云集之所、兵家必争之地。

从全省来看,衡阳是湖南“丹田”、湘南中枢,距离株洲、湘潭、娄底、邵阳、永州均为150公里左右,可辐射千万人口。这样的区位,让衡阳成为了投资布局优选地,也是内外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

近期,衡阳迎来史上最大外地旅行团,8趟专列满载着东北“老铁们”来衡旅游。

我们应该相信,老祖宗的眼光是毒辣的。任何一座城市,能历经千年,首先其自身必须是一块风水宝地。

因此,衡阳成为宜居城市,并不值得惊讶,跃居“湖南一哥”也不必过于兴奋。

而且,从《分析报告》的“经济活力与竞争力指数”板块排名来看,衡阳仍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虽然,近年来衡阳依托“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绿色经济为特色的经济体系,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流光溢彩的衡阳市南岳里文旅综合体。(图源:文旅湖南)

但与衡阳的历史荣光相比,还有不少路要走。

要知道,抗战时期,衡阳曾是湖南最重要的经济生产中心,有着“小上海”的美称,曾一度是仅次于重庆和昆明的全国第三大城市。

当然,历史的变迁总是充满波折,城市的命运也会经历起伏。

至少,这份榜单透出的讯息,既是一个好“排面”,也应成为激励衡阳更上一层楼的新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