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小微企业是经济肌体中最活跃的“毛细血管”,亦是转型升级的先锋力量。金融活水如何精准“解渴”,激发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南方日报、南方+即日起推出“金融活水·一线回响”系列报道,深入车间厂房、田间地头,倾听企业最真实的声音。
点击观看视频
金融活水·一线回响|不押房不押车!“金融快车”筑就百万“干货墙”
在汕头南澳县,海风裹挟着咸鲜气息拂过春晖海产品店的货架,琳琅满目的鱼胶、鱿鱼等干货陈列如艺术品。店主林庚楷轻抚着一面价值五六百万元的"干货墙",向记者讲述金融力量如何为这座海岛的"黄金产业"注入新动能。

林庚楷与他的“干货墙”。
潮汕美食享誉海内外,其中鱼胶作为高级滋补品,更是备受追捧。林庚楷2016年开始涉足海产品生意,见证了南澳鱼胶产业的蓬勃发展。
林庚楷告诉记者,鱼胶特别是顶级鱼胶的交易往往稍纵即逝。他举了个例子,他看中了一条价值10万元的鱼胶,买家也早已有了下落,但他手头现金不够,该怎么办?
“我就去找银行贷款,上午借钱买货,傍晚就转手回款,除了一点利息,中间赚的就全是我的。”林庚楷说。
这种“秒借秒还”的模式,正是当地银行针对海产品行业“短、频、急”特性打造的特色服务。
以农业银行达濠支行为例,该行立足区域特色产业,围绕海产品及鱼胶滋补品行业构建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通过覆盖“源头养殖—贸易流通—终端零售”完整产业链,创新推出信用贷款专项支持方案,为潮汕传统滋补品行业注入金融活水。
针对鱼胶产业“资金周转快、商机时效强”的显著特征,创新设计“额度审批前置+随借随还”信贷产品,该行实行按日计息机制,有效匹配企业“短、频、急”的资金需求。
据悉,该行便是在市场调研过程中,精准识别林庚楷的商业模式和用款特点,为其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实现金融产品与产业特性的深度契合。
“以前贷款要抵押物,审批拖三五天,生意早黄了。”林庚楷对比今昔感触颇深。随着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分析商户经营流水、信用记录,他的海产店凭借稳定交易数据获得多家银行授信。农行、工行等机构提供的“助农贷”产品,让资金周转效率大幅提升。
金融活水的注入,不仅解决了他的资金难题,更让他得以抓住机遇,将生意做得更大。“现在看到好货就敢出手,许多交易机会更有把握。”林庚楷自豪地说,他现在也算是南澳鱼胶行业的“头部商户”。

鱼胶是南澳县最为驰名的海产品之一。
林庚楷的成功并非个例。自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国家启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来,汕头各银行机构抢抓政策机遇,通过实行利率优惠政策,创新信贷产品,建立绿色审批通道,以及深化走访对接,摸排融资需求等方式,充分发挥金融“活水”功能,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鱼胶贷”便是金融机构推出的创新型信贷产品。此外,通过推出“养殖大户+政银保”和“养殖大户+乡村振兴资金池”等创新模式,南澳金融机构已通过“鱼胶贷”向海产经营者发放贷款17笔,金额2819万元,并累计运用“蓝色信贷”模式向20多户养殖主体提供资金支持1106万元。
南方+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澳监管支局了解到,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南澳县金融机构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5个镇(管委),先后在后宅镇、云澳镇、深澳镇设立3个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累计派驻“乡村金融特派员”50人次,累计向结对帮扶镇(管委)发放贷款5.72亿元。自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南澳县各有关单位累计走访小微企业2196户,发放贷款2亿元。
采写/拍摄/剪辑:南方+记者 谢嘉龙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谢嘉龙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