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听中国商家讲述“新铅笔故事”

时间: 2025-04-30 05:24:00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杨沙沙】编者的话:特斯拉CEO马斯克日前转发了一段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视频。视频中,弗里德曼以一支普通铅笔为例,阐释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只靠自己制造出这支铅笔”:制作铅笔的木材可能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石墨产自南美……铅笔生产是上千人合作的过程。这让人想起了美国经济学家伦纳德·里德1958年发表的一篇题为《铅笔的故事》的文章。这篇经典之作以一支铅笔的视角,描述了铅笔生产过程中的工序和参与其中的人们。通过这支铅笔,可以看到社会分工的精妙。在美国发起关税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多名中国企业负责人都表示,铅笔是倡导全球化的鲜活案例。他们向记者讲述了“新铅笔故事”。

“接到设计稿,48小时就能出样品”

在浙江义乌很多商家眼中,铅笔制造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两块大木板,中间挖槽,把铅芯放上去,再把两块木板夹起来,用刀具切割,一支支毛坯铅笔就下了生产线。

义乌市众邦文具有限公司负责人纪艳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做铅笔大概有20多道工序。”除了上述关键环节,后期还有上油漆、加橡皮、加铝套等环节,最后再把铅笔包装起来。

纪艳华只知道所需木材来自俄罗斯,其他原材料的产地并不清楚。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义乌不需要操心原材料从哪里来,基本上在家门口,就能凑齐所有环节的原料。纪艳华的工厂一天可以生产50万支铅笔,一年产1.75亿支。

吴辰亮是浙江至邦文具有限公司负责人,他们家的铅笔木材来自山西,铅笔芯来自山东和上海,油漆、包装等都在自家义乌工厂里做。吴辰亮还告诉记者,义乌本地市场响应特别快,“一个(铅笔)设计稿过来,我们48小时就能出样品。”

90后吴辰亮是个“厂二代”。20世纪90年代,吴辰亮的父亲刚创办工厂时,就开始向美国市场供应铅笔。1994年12月28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进口自中国的盒装铅笔征收反倾销税。根据中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信息网消息,1994年后,美国先后四次延长对华铅笔的反倾销税有效期。

中国制笔协会2010年的数据显示,美国是铅笔消费大国,中国制造的铅笔大量销往美国,占据美国约50%的市场份额。中国铅笔生产成本低,使得中国铅笔能以较低价格进入美国市场。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4月10日报道,美国约85%的钢笔和铅笔产自中国。仅在2022年,美国就从中国供应商那里购买了价值4.3亿美元的钢笔。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文具市场中占据了80%的份额。

受美方“反倾销税”影响,吴辰亮工厂的铅笔不能直接出口到美国市场,但美国商家可以通过订制的方式向中国工厂下单。“一般美国商家会列出对铅笔颜色、标识的详细要求,多数是四星级酒店订制的,我们相当于贴牌代工。”

吴辰亮告诉记者,这些铅笔,大多美国本土厂家做不了。他解释说,“比如,切割木头会产生灰尘等,很多美国工人不愿意做,美国建了工厂也没用。不仅是铅笔,其他如手账等文具,很多美国工厂也做不了,企业大多来中国市场订制。”据吴辰亮了解,美国本土铅笔企业生存比较难,当地消费需求下降,一些铅笔企业近些年被迫转型做中性笔。吴辰亮认为这种转型非常难,“做铅笔相当于做桌椅板凳,需要的是切割类设备,如果生产中性笔,就涉及开模、塑料注塑,两者完全不是一个赛道”。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关税战后,一直跟吴辰亮在脸书等渠道保持联系的美国商家也“失联”了。吴辰亮关注到美国本土在关税战后有些动荡,他认为当地商家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可能过段时间又会与他联系。不过,他表示对此不是很担心,此前自家工厂接到的美国订单并不多,一年最多四五十万元人民币。

“美国自己不愿意生产,还要制裁别的国家。”吴辰亮认为美国的做法令人难以理解,但他告诉记者并没有感到害怕或担忧,在义乌这个地方,不愁没生意,“对于中国工厂来说,大不了换个市场,全世界这么多国家,我又不是非卖给美国”。

吴辰亮告诉记者,一盒铅笔,国内利润可能只有10%左右,但国际市场可能达到60%。由于美国市场频繁出问题,吴辰亮开始向东南亚市场拓展。经过多次调研,他发现一个消费趋势:发达国家的铅笔消费量逐渐减少,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对铅笔还有一定依赖。为满足东南亚市场需求,吴辰亮推出的产品颜色鲜艳、图案夸张,有的还印上当地的节日图案。目前,至邦文具国内、国外市场占比大约是7比3,吴辰亮表示,未来目标是“国内一半,国外一半”。

挖掘产品更多情绪价值

《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铅笔企业背后都有“厂二代”的身影。在这个激烈竞争的行业,年轻人正赋予一支铅笔更多价值。

众邦文具背后有一个“军师”——纪艳华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的女儿。提起女儿对行业的敏感度,纪艳华非常自豪,“她对色彩很敏感,能抓到爆款流行元素”。比如,去俄罗斯参展,女儿发现俄罗斯人喜欢粉、绿等颜色,去迪拜,女儿发现当地人喜欢小碎花元素,回来便立刻着手设计面向这些市场的产品。纪艳华不得不佩服,“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不像我们老做一些固守成规的产品,他们把文创元素带到这个行业里”。

吴辰亮大学学的是设计专业,很早就发现自家产品设计老旧,接手工厂之后,很快把铅笔改成简约风格,并使用大胆的配色。吴辰亮将日本三菱铅笔视作标杆,还参观过三菱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画室。他称,“我们在环节把控、情绪价值的挖掘等方面,都还有差距”。吴辰亮说,工厂现在也在开发一些新产品,如在铅笔上印上星座,赋予铅笔玩具等功能。

义乌市小树苗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政,2019年从父母手中接过“小树苗”这个品牌。赵政留学时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从设计大楼到设计铅笔,跨度虽然大,但赵政并不认为自己“大材小用”。

“父母主要做国内市场,我回来之后开始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参加国内外的展会,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赵政说,公司目前在上百个国家都有注册商标。做好一支铅笔并不简单,赵政喜欢通过线下展会让客户更直观地了解产品的品质和设计,通过定期回访,让客户加强对品牌的信任,同时了解每个国家流行趋势。“我们现在不光做铅笔,其他套装文具也在做,可以说是多条腿走路。”

近年,赵政发现,印度等国铅笔行业发展得非常快。“美国很多铅笔从印度、越南购买,对国内一些企业产生影响。”赵政说,像铅笔这样低技术含量的产业,非常容易受人工、土地等成本影响。他认为,5年内,客户想找中高端品质的铅笔,其他国家的企业还是很难替代中企。但长久看,做品牌不会一蹴而就,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