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宁市青秀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简称“青秀区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里,8个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专业调解室、速裁法庭、视频指挥室、温馨的聆听工作室一应俱全。这里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让群众“进一扇门、解万般事”,成了化解矛盾的“首选地”。

一
“1+5+N”专啃“硬骨头”
某小区部分业主不满附近某项目建设影响小区安全和日常生活,欲聚集维权。南宁市津头街道接到综治中心派单,维稳、自然资源、公安、社区多方力量迅速到场。5天3场协调会,成功引导业主依法申请信息公开。“多部门现场解答,维权有了方向!”业主黄先生说。
这正是青秀区依托综治中心创新的“1+5+N”联动机制:1个中心统筹,5方力量(街道、部门等)主导,N支调解队伍协同,高效联处纠纷。
因工程款纠纷,某公司竟剪断小区电缆导致停电。事发后,综治中心第一时间派单:街道和劳动监察厘清争议,派出所训诫过激行为,住建部门督促制定还款计划并监管资金。72小时内小区就恢复供电,还保障了农民工工资按时支付,一举解决了这起棘手的纠纷。

针对专项治理中的“硬骨头”,青秀区还启动“千百工程”:约100件重大案件由处级领导包案督办(目标化解率>80%),约1000件代表性案件由责任单位攻坚(目标化解率>90%),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二
“感知网”从源头延伸到末梢
“甘垒0.825亩征地款归属争议,中风险!”2025年初,青秀区长塘镇调委会信息一录入平台,系统立即预警,社区民警随即动态跟踪。
社会治理,防患未然是关键。青秀区织就一张延伸到角落的“感知网”:977个基础网格,千余名网格员、楼栋长化身“流动哨兵”。聚焦婚恋家庭、邻里、欠薪、征地等重点领域,综治中心联动各方地毯式排查,“网格排查+智能预警”双管齐下,精准管控风险源头。上半年,排查纠纷2344件,化解1646件,化解率70.95%;智能系统提前干预高风险矛盾137起,预警准确率高达92.3%。
化解矛盾,方法要巧。伶俐镇独岭村两个集体因征地收益起纠纷。调解员实地勘察、走访老党员老干部等“三老”,用壮语耐心解释政策,反复协商方案。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讲得明明白白,保障了双方权益,大家很满意。”镇政法委员季玉源说。

青秀区推行的“法治+乡情+亲情”调解模式,既有法度也有温度,赢得群众认可。上半年,调解成功率大幅提升,司法确认协议履行率达100%。
三
“一案一档”跟踪回访彻底销号
化解矛盾,既要“巧”更要“稳”。青秀区为此建立“一案一档”跟踪回访制,通过“三次回访”实现矛盾纠纷彻底销号,即7日内查协议履行,1月内访情绪状态,3月内评价社会影响。
滨湖派出所处理魏某医患纠纷:首次回访确认医院赔偿道歉到位;二次回访联动心理医生疏导;三次回访追踪复诊直至风险解除。同步推广的“警医联调室”效果显著,二季度医患纠纷直降67%。
梁某等爱猫居民在小区设立固定投喂点与居民产生矛盾,社区启动“多元共治”模式,给出科学方案:在远离居民楼的小区空地设封闭式投喂箱,由爱猫居民每日清理;联系“流浪猫爱心救助团”实施 TNR计划(抓捕-绝育-放归),控制流浪猫的数量;在小区张贴公告,公布监督电话。纠纷调解后,社区网格员定期进行回访,双方关系恢复融洽,同类矛盾未见反弹现象。
“社会治理核心在共治,关键靠法治。我们让群众成为平安建设最大受益者。”青秀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飞宇强调。

如今,“有纠纷找综治中心”已成青秀区居民共识。从源头感知、巧妙化解到跟踪稳固,一套完整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高效运转,持续提升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